哲学性的婴儿之二:因果链接
By Bodong Chen
December 26, 2014
锵锵,在我写 系列之一时,你刚刚半个月。如今整整七个月过去了,你已经长成一个眼睛四处观察、嘴里牙牙乱语的机灵小伙儿。之所以现在才写第二篇,一方面是因为繁忙,另一方面则因为时常被一个问题叨扰:“眼前这个常无理取闹的家伙真的是充满哲学性的婴儿吗?”
此时,七个月大的你,正在一旁拨弄着妈咪给你买的圣诞礼物——三个不同样式的小球。这三个小球各有特点:一个五颜六色、带有圆点图案,刺激视觉;一个表面凸凹带有颗粒、抓握方便,刺激触觉;一个内部套有一个装有小颗粒的小球,摇动时会沙沙着响,刺激听觉。当圣诞清晨和你一起拆开礼物时,你拿到每个小球时的第一反应都是拿到嘴边咬一咬、尝尝味道,让我们乐了半天。如今两天过去了,你拿到第一个球时会翻来覆去地看,碰到第二个时会尝试用一只手抓起来,拿到第二个时会不停地摇出声响。我为你不经意的行为有些惊讶——有限的探索,你已经认识了每个球,建立起了有关他们的各种关联。
其实我并不应该惊讶。回想起来,从你刚出生被立马放到妈妈胸前时,你已经在建立各种因果关系了。那时的你是那么努力地抬起头,试图看清妈妈的面容。那一刻你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妈妈慈爱的眼神、温暖的体温?是不是听到了你妈妈肚子里一直就在听的熟悉的心跳?这一切,是不是都让你觉得可以依靠?如同那些诗句塑造的那样,妈妈于你就意味着“依靠”——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嚎啕大哭时,妈妈的怀抱是你最好的安慰(当然,爸爸的也不赖哦)。
你开始识别生活中的不同的人,见到平时就和自己亲近的人会放松,遇到慈祥的老太太时会高兴,碰到陌生的大胡子叔叔时会害怕。这些都并不是简单的如吮吸式的条件反射了,而是你长期的分析判断、概率统计后形成的对人际关系、对爱的理论。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发现:当小婴儿从一个装有更多白色球的盒子里抓出红色球时,他/她会注视实验人员更长时间,表达困惑。婴儿小小年纪就对概率有清晰的感知。而概率是建立因果关系的重要基础。你小脑袋里建立起的这些理论就藏有你习得各种的因果连接——按动玩具钢琴上的琴键就会播放音乐;拨动蹦椅上的机关就会听到大象的叫声;你用某种眼神看着妈妈、用某种声音喊着妈妈时妈妈会喂你;爸爸把快要睡着的你轻轻放在床上时,代表他要溜走;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忙活是要给你开饭了;我们拍着手喊“一二三”时,是叫你在蹦椅上跳;夜里你吵闹时把你抱起你就知道停止哭泣甚至露出得意的微笑……这些因果关系里,与人相关的来得更加重要,因为你作为婴儿凡事依赖“他人”。通过精确拿捏你和其他人的关系,你就能轻松地把亲人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又避免陌生人带来的潜在危险。人际关系上,你可以说已经是个小人精了。
这几个月里,你除了睡觉、吃饭、锻炼身体之外,没干别的——就在忙于织一张__因果关系网__。手里的球掉了要到地下去找;奶奶给你剥桔子的时候你就张开了嘴;爸爸把你放到床上给你摸香香时就开始兴奋;睡前把你放到妈妈身旁你就知道要开吃了。更重要的是,你的学习不带任何目的——因为这个世界的一切几乎都是新的。我读一篇论文常会带着目的去读,或许时常忽视掉论文里本来更有价值的部分。而你不然,对__所有事物__(尤其是新事物)都全盘关注,一点都不落下。昨天,我们散步偶然路过一间教堂,进去体验他们的礼拜。你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人和事物。每当唱诗班音乐响起,你就欢腾地跳个不停。今天,我们在参观吃饭,你被一台电脑上不时闪烁的蓝色指示灯吸引,默默观察了好久。你其实就像是一位真正的__旅行者__,把自己的全部感官都交给身处的环境,全身心地去感受身边的人、事、文化、风景。感受得多了,你就积累起了对各种事物的经验推断,自己小脑袋里就装了好多好多小小理论。和我相同的是,你时常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理论进行逻辑推断;和“迂腐顽固”的我不一样的是,当你遇到反例时,短暂的困惑后你会更乐意去修改这些理论,而不是抱着成见不放。凭借你这个建立起来并不断更新的因果网,你似乎已掌握“生存之道”了——当然,目前还是建立在操控大人的基础上 :)
写到这里时,你又在那里开始用力地敲击玩具琴键。每敲击一下,你就能听到一小段音乐,一直敲击音乐就能串联起来成一首曲子。但是对你来说最有意思的是琴键上方的那一小排分别标有小动物头像的按钮,敲击他们会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你顾不了音乐,乐此不疲地敲击小动物们。或许你正在建立动物和他们叫声的联系吧。像你的“同类们”一样,你有何尝不是充满哲学性的婴儿呢?
- Posted on:
- December 26, 2014
- Length:
- 1 minute read, 8 words
- Tags:
- Baby
- See Also:
- 仰视的力量
- 哲学性的婴儿一:婴儿并非弱弱的人类